01
什么是海浪
海浪是由风引起的海面波动现象,按照国际波级表,海浪级别按照有效波高可划分为微浪至怒涛九个等级。
表1 海浪级别对照表
按照生成原因划分,海浪主要包括风浪和涌浪。
风浪是在风直接作用下生成的,出现在海面上的风浪外形很不规则,杂乱无章,大小不一,前后起伏,后浪赶前浪相互吞没。
图1 风浪(图片来源于网络)
风浪离开风区后或风速风向等风要素突变后继续按原风力作用方向传播的周期为数秒的波浪称为涌浪。风停浪不歇,“无风三尺浪”即是涌浪的写照。
图2 涌浪(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海浪灾害
将某一时段连续测得的所有波高按大小排列,取总个数中的前1/3个大波波高的平均值,称为有效波高;有效波高大于等于4.0米的海浪称为灾害性海浪。灾害性海浪通常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和强冷空气大风等引起。灾害性海浪能造成船只沉没、海上平台损坏、海堤损坏等灾害性影响。
图3 2024年超强台风“摩羯”影响期间海浪灾害图
2023年,受台风、冷空气或两者共同影响,南海海域共出现23次灾害性海浪过程,灾害性海浪发生天数82天。
2024年南海海域共发生24次灾害性海浪过程,灾害性海浪发生天数70天。灾害性海浪发生天数虽较2023年有所减少,但因多次海浪发生过程为超强台风影响所发生,其灾害强度较2023年明显增加。受超强台风“摩羯”影响,南海北部海域出现了8.0米到13.0米的狂浪到狂涛,北部湾海域出现了6.0米到9.0米的狂浪到狂涛;海南岛北部近岸海域出现了5.0米到7.5米的巨浪到狂浪,海南岛南部近岸海域出现了2.5米到4.0米的大浪到巨浪;受超强台风“万宜”影响,南海北部中部区域发生6.0米到9.0米的狂浪到狂涛。由于预警预报及时,本年度海浪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
03
海浪灾害预警
海浪预警级别分为Ⅰ、Ⅱ、Ⅲ、Ⅳ级,警报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分别代表海浪灾害特别严重、严重、较重、一般。
1.海浪Ⅳ级警报
受热带气旋或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24小时受影响近岸海域出现2.5-3.5米(不含)有效波高时,应发布海浪蓝色警报。
2.海浪Ⅲ级警报
受热带气旋或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24小时受影响近岸海域出现3.5-4.5米(不含)有效波高,或者近海预报海域出现6.0-9.0米(不含)有效波高时,应发布海浪黄色警报。
3.海浪Ⅱ级警报
受热带气旋或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24小时受影响近岸海域出现4.5-6.0米(不含)有效波高时,或者近海预报海域出现9.0-14.0米(不含)有效波高时,应发布海浪橙色警报。
4.海浪Ⅰ级警报
受热带气旋或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24小时受影响近岸海域出现达到或超过6.0米有效波高,或者近海预报海域出现达到或超过14.0米有效波高时,应发布海浪红色警报。
图4 海南省海洋预报台2025年2月9日16时发布的南海海浪预报图
04
海浪灾害的防御措施
1.及时关注海洋部门发布的海浪警报,接到警报后,人员要及时撤离海上作业点,并加固海上设施和活动物品。
2.加强防波堤、水闸、港口码头、渔业养殖等工程设施的隐患排查和维检。
3.渔船要停止作业进港避风,船上人员撤离到岸上。
4.海边游玩的人员要及时离开岸边,不要在海边观浪观潮。
5.停止乘船观光、游泳等一切海上娱乐休闲活动。
版权所有©海南省海洋厅 中文域名:海南省海洋厅.政务 主办单位:海南省海洋厅
运行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354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71 琼ICP备2024033540号-1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海南省海洋厅 中文域名:海南省海洋厅.政务
主办单位:海南省海洋厅
运行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71 琼ICP备20240335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