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打造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且看中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如何—— 再造一个“海上海南”

2024-10-14 16:58 来源: 【字体:  

生态修复后的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尹建军 摄

近日,笔者从海南省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不久前联合印发实施《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以建设国家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打造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为总体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创新驱动、生态优先、开放合作,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海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向海图强、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的目标,在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中成立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组建了省海洋厅、省海洋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研究院、省海洋和渔业监察总队,并从深度融入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大局出发,结合海南实际,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出台了《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在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GDP比重33.8%的基础上,海洋生产总值占比实现稳步提升,至2026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0%,为203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2035年突破1万亿元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海洋产业升级提档加速,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明显提升。

《行动方案》从海洋产业体系和发展支撑体系两个维度提出7项重点任务、24个具体任务。这7项重点任务分别是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提升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超前布局海洋未来产业、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开放合作和完善海洋经济治理体系。

其中,前3项任务强调要着力打造“5+4+2”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深海油气、海洋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制造、现代海洋服务业5个新兴产业,优化提升海洋渔业与水产品加工、海洋旅游文化、海洋交通运输、海洋化工4个传统优势产业,超前布局深海、极地两个未来产业,构建结构合理、相互协同、竞争力较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后4项任务从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开放合作、体制机制四个维度提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产业体系与支撑体系互为牵引、相互支撑、协同推进。

坚持创新驱动,深化产业融合

《行动方案》紧扣海南的特色和优势,坚持创新驱动,深化产业融合,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开放合作。未来海南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将围绕“向海图强”、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的目标,通过多个维度进行布局。

创新驱动,深海智造引领未来。海南海洋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是“深远海”。为此,《行动方案》立足海南独一无二的深海资源优势,提出加快搭建高能级深海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强化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着力打造由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和活跃的创新型小企业共同组成的深海领域创新生态。以提升“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能力为目标,构建完善的深海产业链,努力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深海产业集群。

融合发展,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依托海南区位优势和自由贸易港政策红利,吸引资本和创新要素向海洋产业集聚。加快深海油气增储上产、做大海洋新能源产业、特色化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做精海洋生物制造产业、做优现代海洋服务业。同时,推进海洋渔业与水产品加工产业提质增效、提升海洋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品质、推动海洋交通运输业智慧绿色转型升级、延伸海洋化工产业链,探索开发深海资源、培育发展极地产业,形成多元化、融合发展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生态优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强海洋和海岸带国土空间管控。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强化海洋综合执法,筑牢海洋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屏障。强化海洋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谋划建设绿色低碳临港产业园,推动能源生产消费绿色化、低碳化。加强海洋碳汇开发与利用,有序开展碳汇试点。

开放合作,不断拓展蓝色伙伴关系“朋友圈”。《行动方案》强调开放合作的重要性,积极推动海南省海洋经济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通过借力国际交流平台,提升海南省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影响力。通过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促进区域联动发展。通过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共担责任,构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南科技创新发挥好海洋深度优势,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努力向海图强。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织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发展海洋科技,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打造承接国家战略任务的科技创新平台。依托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集聚优势资源,推进三亚深海科考码头与岸基保障设施等一批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的建设。成立了海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并实体化运行,引进和培育深海科技企业在本地发展,建设“深海技术装备海试共享航次平台”和产业化联合实验室,打通企业下海通道。聚焦蓝色粮仓战略和海南“南繁”水产产业发展的需要,挂牌运行了海南省种业实验室,推动建设水产种业科研基地。

二是组织开展海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省科技专项的引导作用,围绕海洋关键技术与装备、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海洋领域科技创新,设立“陆海空”科技专项,赋予创新主体自主权。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的深海科技创新体系,扶持深海装备制造、深海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发展。在海工装备方面,载人深潜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载人深潜次数位居世界首位,成功布设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通过深潜活动,在南海深海发现重大文物,填补了我国深海考古的空白。在深海资源开发方面,“深海一号”钻井平台已正式投入使用,并实现多个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海南省获得的首个深海领域国家科技奖。

三是推进海洋国际交流与合作,打造独具海南特色的蓝色伙伴关系。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科技合作三年行动方案,营造自由贸易港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联合新西兰、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载人深潜科考,取得了一批重要科考成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海南省海洋厅 中文域名:海南省海洋厅.政务  主办单位:海南省海洋厅

运行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354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71 琼ICP备2024033540号-1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海南省海洋厅 中文域名:海南省海洋厅.政务

主办单位:海南省海洋厅

运行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354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71 琼ICP备20240335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