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预测,2025年3月26日至30日前后海南岛沿海将出现天文大潮。天文大潮经常与海水倒灌现象相联系,引发公众讨论和担忧。那什么是海水倒灌?海水倒灌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海水倒灌如何防范呢?
01
什么是海水倒灌
海水倒灌是指海水经地表或地下到达陆地,通常发生在沿海地区或河流入海口。
图1 海水经地表倒灌(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2 海水经地下倒灌(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海水倒灌形成原因
海水倒灌原因较多,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地形和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三大因素,以及三大因素的叠加。
自然因素
风暴潮:由台风、飓风等强气旋引发,导致海水短时间内异常升高,冲破堤坝或淹没低洼地带,是海水倒灌的直接诱因。
海浪作用:巨浪(尤其是风暴期间)可能破坏海岸防护设施,或将海水推入河口及低洼区,加剧倒灌。
潮汐与大潮:周期性涨潮(如天文大潮)时海水水位上升,可能倒灌入河道或地下水层。
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导致长期海平面升高,使沿海地区更易受潮汐或风暴影响。
地形与地质条件
沿海低洼地势或地下含水层与海水连通时,易发生倒灌。
人为因素
过度开采地下水引发地面沉降,降低陆地高度。
破坏红树林、湿地等天然屏障,削弱海岸抗灾能力。
图3 新闻报道中海口市发生海水倒灌成因(图片来源于网络)
03
海水倒灌的危害
干扰生态:海水倒灌会干扰沿海滩涂湿地的潮间周期及河口湿地的咸淡水交换平衡,影响甚至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影响取水:当海水倒灌沿河或沿江上朔到一定距离,到达或超过在江河取水的取水口位置,会影响正常的淡水提取。。
威胁安全:当发生海水倒灌时,所有受影响排水口都会发生回流造成顶托并溢出,在排水口附近街区形成积水,严重时水流会汇集到城市的低洼处,影响城市的正常生产生活特别是市民的日常出行;严重时,海水倒灌会导致城市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转,对沿海地区居民的房屋建筑、供水、供电、交通、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造成影响,引发城市内涝等灾害,对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水土流失:海水倒灌会导致海岸线侵蚀加剧造成水土流失,对近海岸水土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海水入侵:海水倒灌意味着潮水位会超过地下水位,使海水入侵沿岸地下含水层,造成土地盐渍化、取水井盐碱度超标等,严重时会使建筑物的基础构筑物遭受侵蚀。
图4 海水倒灌危害(图片来源于网络)
04
海水倒灌防范措施
工程防御:建设防潮堤坝、闸门等基础设施,阻挡海水入侵;修复河道生态,限制采砂行为以稳定河床,减少倒灌通道。
水资源调控:优化流域水资源分配,保障下游生态流量,必要时通过水库调水“压咸”补淡。
生态修复与保护:保护湿地、红树林等天然屏障,增强生态系统对海水入侵的缓冲能力,平衡区域盐度环境。
关注警报:社会公众要关注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发布,如海南省海洋预报台会及时发布天文大潮预警、风暴潮预警等可能引发海水倒灌的警报,收到警报后,可能受海水倒灌影响的人员要及时撤离,避免人员伤亡。
版权所有©海南省海洋厅 中文域名:海南省海洋厅.政务 主办单位:海南省海洋厅
运行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354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71 琼ICP备2024033540号-1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海南省海洋厅 中文域名:海南省海洋厅.政务
主办单位:海南省海洋厅
运行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71 琼ICP备2024033540号-1